首页 装机必备 正文

dvf播放器 小米头戴影院评几分?GOOVIS Pro做对比

小米头戴影院评几分?GOOVIS Pro做对比

2019年6月,小米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小米头戴影院”,主打卖点有954英寸巨幕影院、双1080P屏幕、PPD达35等。这类头戴式显示产品,此前有GOOVIS、奇遇、嗨镜、柔宇等,这次小米的加入如同掷入一块大石,让这个市场激起了新的涟渏。

小米头戴影院,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

我们选择了高端头显品牌“酷睿视GOOVIS”的一款产品“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来跟小米头戴影院进行对比评测。小米的产品一向以性价比吸引年轻人用户,此次也不例外,小米头戴影院目前官方商城价格是1299元。而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的目前价格是6388元,手持式蓝光播放器是1399元,产品面对的用户是观影爱好者、高端玩家、发烧友等。

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官方参数

小米头戴影院官方参数

主要参数对比

小米头戴影院跟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头戴影院对比,二者在评测的过程中会碰撞出什么花火呢?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开箱,配件

先来看看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头戴影院。GOOVIS Pro是一款头戴3D显示器,采用分体式设计,将播放器分拆出去,需要信号源输入才有显示,因此在这里搭配选择播放器的是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

GOOVIS手持式蓝光播放器D3、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外包装

打开GOOVIS Pro包装,里面还有个随身小包

GOOVIS Pro的外包装黑金色搭配看起来很酷,打开后看到一个黑色的随身小包,里面装着GOOVIS Pro及其配件。

小包里装着GOOVIS Pro主机还有配件

里面GOOVIS Pro除了主机外,配件有头带、HDMI延长线、眼镜布、说明书等。

GOOVIS Pro主机,头带,HDMI延长线,眼镜布

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

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播放器)

GOOVIS Pro提供的这个便携包非常方便,可以把头显、配件和播放器等东西一起装入便携包,随身带走。

头显和播放器、配件可一并装入便携包,随身带走

小米头戴影院,外包装

小米头戴影院的内外包装比较简单,一个小纸盒,配件有头带、USB电源线、说明书。

小米头戴影院,配件

GOOVIS Pro设计

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采用黑色和金色外观,机身线条流畅,视觉上给人感觉像一款高端游戏设备。

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

上部的前脑托可调整角度,以贴合头部,脑托两侧可安装伸缩头带。

GOOVIS Pro侧面

在接触皮肤的佩戴面安装有海绵,触感细腻。

佩戴接触皮肤面,海绵罩

双眼视窗中间小孔处有距离传感器,播放时取下,GOOVIS Pro感应到了就会自动屏幕熄灭。

底部的功能调节键,做工精致

GOOVIS Pro的功能调节键在底部,可以调节屏幕亮度、影院色彩模式、2D/3D切换,功能十分丰富。影院模式可调节黑暗模式、标准模式、清晰模式三种。3D键可选择2D模式、左右格式、上下格式,系统也会根据输入自动调节。比较特别的功能是调节瞳距、屈光度,支持56mm-72mm瞳距调节,还有远视300°~近视800°屈光度调节,方便近视用户,还可以外挂定制散光镜片。

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

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外形跟遥控器相似,只要用GOOVIS Pro的HDMI线插入D3的接口,就能使用。

GOOVIS D3 蓝光播放器

GOOVIS D3入手沉甸甸,拿在手中很有质感,机身表面以磨砂工艺处理,不粘指纹。按键是金属材质,按动的触感良好。

顶部接口

顶部接口有Type-C电源口,旁边的圆孔为uboot功能,用于进入刷机模式;此外还有散热口,内置风扇。

底部接口。GOOVIS的LOGO上部区域是触控区

底部接口有USB2.0、HDMI、耳机,侧面可插入TF卡扩展。

侧面可插入TF卡扩展

GOOVIS Pro + D3

小米头戴影院

再来看看小米头戴影院。这款头显的设计很简洁,灰白黑的配色,机身主体部分的材质是塑料。

小米头戴影院

小米头戴影院

小米头戴影院的机身较大,黑色的眼罩也宽大,其设计是为了容纳戴了眼镜的用户。

小米头戴影院的眼罩

顶部按键

小米头戴影院的开关、音量键在顶部,系统操作按键在右侧,接口在左侧。接口有TF卡槽、Micro USB电源口、耳机孔。

左侧面接口

从按键来看,小米头戴影院的功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人性化功能。

右侧操作按键

设计对比

将小米头戴影院与GOOVIS Pro摆放在一起,可以看到小米头戴影院要大一圈,GOOVIS Pro显得较为小巧。

小米头戴影院,GOOVIS Pro

GOOVIS Pro更为精致,小米头戴影院较简洁粗大。

GOOVIS Pro,小米头戴影院

机身设计上,GOOVIS Pro设计有脑托,可以将机身的重量一部分转移到用户额头;小米头戴影院没有这样的设计,机身重量主要由头带、眼罩部分承受,主要压力作用于用户眼眶周围,佩戴长久也会更容易受重力作用往下滑。

设计与做工用料对比

做工用料上,GOOVIS Pro机身主体为塑料,镀了一层漂亮的金属色泽;搭配塑料、海绵,表面工艺处理精致,海绵触感很细腻,采用魔术贴设计,额托海绵和贴面海绵可以更换。

GOOVIS Pro的眼罩海绵

小米头戴影院的眼罩材质不像是海棉,触感较为粗硬。拆下眼罩,可看到其机身主体是塑料材质,给人感觉比较简单,严格控制成本。

小米头戴影院的眼罩部分可取下

这两款产品佩戴时都要安装上头带,GOOVIS Pro的头带安装在脑托上,黑色,以皮革材质加上弹性带,两端可以调节松紧度。

装上头带的GOOVIS Pro

小米头戴影院的头带是灰色的,4根弹性带结合在一起,用魔术贴穿插在机身上,也可调节松紧度。

装上头带的小米头戴影院

从材质上对比,GOOVIS Pro的皮革头带材质质感更好,车线缝合做工认真。小米头戴影院的弹性布带给人感觉较为简单,使用时手感也同样如此。

小米头戴影院与GOOVIS Pro的头带材质对比

就设计、用料、功能等来看,GOOVIS Pro显然花费了更多成本,打造得更精致。

观影体验之屏幕画面

下面让我们戴上这两款产品实际使用一下,体验一下观影感受。

1、画面大小

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屏幕是两块0.71英寸AMOLED微显示屏组成,基于Sony微型OLED面板开发,能够通过镜片组将画面放大到20米800英寸视觉效果,1920*1080*2分辨率,达到了单眼1080P的清晰度,精细度达到3147PPI。

小米头戴影院采用两块2.54英寸的LCD屏幕,即液晶屏幕,画面视觉效果是等效放大到20米处的954英寸,分辨率1920*1080*2,单眼1080P的清晰度。

2、画面畸变

画面形变对于这类通过镜片放大画面效果的头戴式显示产品来说是个需要注意的点。GOOVIS Pro从参数上看是把畸变控制在<1.5%,采用12片高精密玻塑透镜组合,单反级光学系统;小米头戴影院没有透露畸变控制参数,其镜片组则是使用两组单眼双片式全密封光学系统。

下面我们通过拍摄屏幕画面来展示效果。由于镜眶太小及拍摄角度等问题,拍照图片效果四周会有虚化、形变,而实际观看时情况不会虚化、形变得太严重;并且由于照片经多次数码转换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以下图片仅供参考。

小米头戴影院的画面(上)有轻微变形,GOOVIS Pro的画面(下)基本保持方正

从对比效果可以看到,GOOVIS Pro的画面除了边缘有些许畸变,整体画面畸变控制好,基本保持方正。小米头戴影院的画面则有明显的变形。在实际以肉眼观看时,由于产品各自的镜片组设计、内部结构不同,二者的实际观看体验要比上图呈现的效果好得多,小米头戴影院的画面虽然有所畸变,不过如果用户没有仔细观察也不会注意到。

3、清晰度

PPD(Pixels Per Degree),是指视场角中平均每1度夹角填充的像素数,这一数值越高越好。头显的画面细腻度主要就是由PPD决定,市面上几乎所有VR眼镜的PPD值介于10-20之间,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的PPD达到了42,毫无颗粒感;小米头戴影院的PPD参数是35,画面如果仔细观察还是会有少许颗粒感。

下面通过一张1080P测试图片来观察这两产品的画面清晰度。

GOOVIS Pro的1080P画面

小米头戴影院的1080P画面

以上两张图片大家可能看不出什么端倪来,下面我们把图片细节放大,进行对比,注意图中箭头所指细节。

放大细节对比

测试图片原始效果

从上图我们可看到,虽然这两款头显的1080P画面清晰度称不上绝对完美,但二者之间水平有高下之分,GOOVIS Pro的1080P画面更为贴近原始图片画质,更为清晰,小米头戴影院的画面效果则要模糊一些。

观影体验之色彩画质

色彩画质是一个重点项目,高端玩家发烧友对于画质都比较挑剔。

在色彩过渡测试中,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的色阶图各方格过度层次明显,蓝色、红色、绿色的尖端处格子的分隔明显。小米头戴影院在红蓝色中间的紫色部分区分不够明显。

色彩过渡

在色彩还原、饱和度测试中,GOOVIS Pro的色彩还原相当准确,画面中水果、食物的颜色非常纯正,饱和度也充实。相比一般液晶屏,OLED屏的颜色要更为准确纯正。毕竟,GOOVIS Pro的屏是索尼,这个OLED屏索尼自家有用在一些售价几千美元的高端摄像机上,如DVF-EL20、DVF-EL30、DVF-EL200等。

小米头戴影院感觉有点艳丽,红色番茄有点失真了。另外,在画面较亮时,小米头戴影院产品内部的顶层和底层会有反光,面积还挺大,有点影响观看体验。GOOVIS Pro也有反光,但不明显。

在背光控制、对比度方面,GOOVIS Pro由于采用OLED屏,在这方面的要比采用液晶屏的小米头戴影院明显高出一档,画面该亮的地方亮,该黑的地方黑,不会被背光干扰。

对比度表现

GOOVIS D3支持HDR影片解码播放,而Pro显示出来的实际效果也不错。小米头戴影院则没有这方面的功能。

在屏幕画面、色彩画质的观影体验对比中,GOOVIS Pro的表现要明显胜出。

佩戴体验

对于头戴产品来说,重量是一个关键的体验点,我们以天平来称量产品的佩戴重量。

GOOVIS Pro的佩戴重量

GOOVIS Pro的佩戴重量(不含播放器,D3拿在手上)是310克,小米头戴影院的佩戴重量是380克。GOOVIS Pro要轻一些,应是体形较小的原因。

小米头戴影院的佩戴重量

头显的佩戴效果也要关注,毕竟这类新科技产品就讲究一个酷字,戴起来要帅才行。

GOOVIS Pro的佩戴使用情景

GOOVIS Pro的佩戴效果确实酷,机身设计呈现也不错,额头上的脑托部分看起来还有点“火影忍者”的感觉。

GOOVIS Pro的佩戴效果

GOOVIS Pro使用时可将机器稍微抬起,用户可察看按键或周围情况。

GOOVIS Pro使用时可稍微抬起

小米头戴影院的佩戴效果如下,主机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帅气的,不过头带有点拉低视觉效果。佩戴时眼罩的包围固定很好,没有漏光,但播放中途想操作按键却忘记按键位置时,或周围情况有影响时,却要整个取下头戴,不太方便。

交互方面,小米头戴影院的按键和头戴整合在一起,要用手盲操作,不熟悉时容易误按,得整个取下来看按键。GOOVIS Pro播放控制键在播放器上,忘记按键位置时可以抬起头显看一下,此外D3播放器上面还有触控板,可以支持更多操作。

小米头戴影院的佩戴效果

除了正面看到的效果外,侧后方看到的佩戴效果也得看看。如下,GOOVIS Pro的效果较酷,小米头戴影院的效果让人一言难尽。

侧后方看到的佩戴效果

在佩戴半小时体验后,感觉两款产品都开始有负重感,小米头戴影院的要更明显些。此时取下头显,使用小米头戴影院时脸部有红印子轮廓,GOOVIS Pro则没有。

用眼体验

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支持56mm-72mm瞳距调节和远视300°~近视800°屈光度调节,拥有精确的刻度指示,而且可以外挂定制散光镜片,设计很人性化,便于近视眼镜佩戴者使用。

开机时屏幕上的系统提示

作为近视眼镜佩戴者,使用的体验是,GOOVIS Pro不用也不可以戴着眼镜观看,在调节好瞳距和屈光度后,使用起来没有不便的地方,裸眼使用感觉很自由。使用小米头戴影院时,可以佩戴自己的眼镜观看,虽然免去了调节的步骤,用眼习惯也不需调整,但双重佩戴还是造成了一定的使用压力、负重。

此外,GOOVIS Pro采用OLED屏,OLED本身相对LCD具有减少蓝光的作用,长时间使用时能够减少屏幕发出的高能蓝光对眼睛的打击,减少疲劳。

根据官方资料,GOOVIS产品还经过了眼健康安全评估体系(ECAP)测试,达到护眼四星级标准(五星级为理想参数,目前还没有设备可以达到),是国内首个获得眼健康安全性认证的头显品牌。

在佩戴着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小米头戴影院有一点疲劳、轻微晕眩感,GOOVIS Pro相比要舒适些,可能与GOOVIS Pro模拟电影院望远效果有关,眼睛是处于放松状态中。

系统界面与交互

GOOVIS的系统基于Android 7.0定制,操作界面简单,有媒体中心、我的应用、应用商店、系统设置四大页面。

GOOVIS的系统UI界面

媒体中心有在线视频(云视听极光)、本地视频、文件管理、快捷设置等功能。

系统设置

应用商店

头显色彩设置与机身按键上的一致,有标准模式、黑暗模式、亮丽模式三种模式。

头显色彩设置

小米头戴影院没办法截屏,我们同样用屏摄来展示其系统界面,其系统是MIUI TV,优点是可以与小米自家的生态系统结合。

小米头戴影院系统主页

小米头戴影院可以选择场景,有巨幕模式、科技、星空三种。

场景模式

小米头戴影院的系统同样是基于安卓7.0定制,系统UI各分界面二者有相似之处。

交互方面,GOOVIS Pro的操控主要通过控制器D3来进行。蓝光播放器上有电源开关、音量加减键、方向键、确认键、返回键、主页键、菜单键等,足以满足常规使用需求。比较特别的是,在D3蓝光播放器上,正面的按键区下方空白部分有一块触控区域,轻触滑动会调出鼠标功能,进行滑动、点击等鼠标操作。通过一个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一个手指点击、两个手指点击、两个手指滑动等手势,可实现类似于鼠标的移动光标、左键、右键和滚动页面,解决了一些APP无法通过按键操控问题。

小米头戴影院的交互则是依靠头显上的按键进行,都是常规操作按键。

视频解码

本地播放是用户经常使用的功能,视频文件解码是一个使用重点,因此我们测试了这两款头显产品的视频文件格式兼容性。

视频解码测试

软件测试结果,在30类视频文件中,GOOVIS D3能够完美支持25个,3个播放卡顿,2个无法播放。小米头戴影院能够完美支持17个,11个播放无声音或卡顿,2个无法播放。

测试结果

不完美支持的格式

无法播放的格式

从测试结果来看,GOOVIS D3的解码能力较强,能支持28/30绝大多数视频音频编码;小米头戴影院仅能解码17/30个,其不完整支持的格式里有大部分是音频无法解码。

续航与散热

头戴影院的续航与散热也要关注。用多久会没电?满电播放影片能使用多长时间?用久了会不会太热?在给机器充满电后,我们同时用这两个产品循环播放同一个1080P电影,直到其电量耗尽自动关机。经测试,小米头戴影院的续航时间约3小时45分钟,GOOVIS Pro + D3约4小时5分钟。

从参数上看,GOOVIS D3的内置电池是8000mAh,在满足自身解码播放的同时,还同时对GOOVIS Pro头显供电,能播放4小时5分钟,这个数据很不错,时间能满足播放两部电影了。小米头戴影院内置的电池是3000mAh,续航时间3小时45分钟,对于常规使用来说也足够了。

经过续航测试后,这两款产品已经明显发热,三四个小时的烤机足以显示出它们的散热情况,我们趁热测试了其表面温度。注:本次测试是在空调房中进行的,室温设定26℃,续航测试时未佩戴在头部。

GOOVIS Pro外表面的最高温度:35.0℃

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GOOVIS Pro外表面(非皮肤接触面)的最高温度为35.0℃,低于人体温度。

GOOVIS Pro内表面的最高温度:28.6℃

测得GOOVIS Pro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为28.6℃,远低于人体温度。这一面会接触人体,较低的温度保证了用户佩戴使用时不受影响。

GOOVIS D3外表面的最高温度:32.7℃

测得GOOVIS D3外表面的最高温度是32.7℃,播放器D3使用时是握在手上,这一温度也还好,不算热。虽然播放器使用时的能耗比较高,不过D3有内置风扇,加速了散热,降低温度。

小米头戴影院外表面的最高温度:32.0℃

测得小米头戴影院外表面的最高温度是32.0℃,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是28.0℃,也不影响使用。

小米头戴影院内表面的最高温度:28.0℃

总体来看,GOOVIS Pro + D3由于性能较好,功耗就比较高,不过内置了大电池,使其续航不成问题。散热方面,GOOVIS的金属机身与内置风扇也有利于热量迅速散出,即使经过四个小时的高性能使用,机身温度也不影响使用体验。

小米头戴影院虽然采用塑料材料,不过机身较大,也有利于散热。虽然其电池只有3000mAh,但续航时间能达到3小时45分钟,出乎我们意料,相信在性能、功耗的权衡上做得比较好。

扩展性

GOOVIS Pro + D3是分体设计,头显Pro通过HDMI高清线和主控盒D3相连,这决定了GOOVIS Pro头显有更高的拓展性,它能够连接蓝光播放器、播放器、机顶盒、电视盒子等作为私人影院,连接PS4、X-box、Switch等作为超级游戏机,连接无人机、大型机械等作为FOV眼镜,连接手机、电脑、Pad等使其秒变高清巨幕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GOOVIS D3手持式蓝光播放器,支持使用TF卡、U盘、移动硬盘,最大可读取4T硬盘;可以共享磁盘播放(NAS),快速访问Samba/NFS局域网资源,4K/蓝光片源共享播放,同wifi下,高清片源,无需拷贝,轻松读取。

GOOVIS Pro连接电脑

GOOVIS Pro连接电视盒子

小米头戴影院本身仅有一个Micro USB接口,可用于充电、数据传输、U盘,其它扩展性基本就靠WiFi连接手机进行投屏了,总体来看扩展性不强。

小米头戴影院

评测总结

本次对比评测所有得分汇总处理得出总分表如下:

总体来看,在工业设计、观影体验、佩戴体验、操控与交互、视频解码、产品延展性上,GOOVIS Pro占据明显上风,在续航与散热方面两者差别不大,小米头戴影院的优势则是在软件系统、生态方面,特别是价格。

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GOOVIS Pro的工业设计,不止外型美观,功能也非常出色。像是屈光度、瞳距调节、外挂散光镜片,是很有特色的,整体的佩戴效果、舒适度也优秀。GOOVIS Pro的另一大优势,则是观影时的画面效果,这得益于Sony OLED面板和GOOVIS的制造商纳德光学在光学设计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护眼性能。

小米头戴影院,GOOVIS Pro蓝光3D专业版

其实从产品定位上,这两款头显面对的用户明显不同。小米头戴影院是面向年轻人用户,以亲民的价格比吸引预算有限的年轻人,以有限的价格打造出了一款具备常规功能的头显产品。而GOOVIS Pro则面向观影爱好者、高端用户,在设计、性能、画质等方面不遗余力,满足高端发烧友的极致追求。

两款产品在本次评测中的表现各有优势,因对比侧重点和产品定位存在差异,最终分数有落差,仅作参考,希望消费者通过评测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丢掉蓝光机、NAS新手向丨极空间新Z4的真实用法

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

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这次咱们来聊聊极空间NAS。

说明

NAS市场经过2021年的大乱斗,如今2022年热度又达新高。除开传统NAS厂商群晖、威联通、华硕外,很多轻NAS厂商技术已趋向成熟并且也已进场,包括有极空间、海康威视、绿联、联想等等,这其中当属于极空间的呼声最高,接下来咱们从硬件、系统、功能以及使用体验等方面全方位认识一下极空间NAS。

目录

1、极空间NAS硬件介绍

2、系统上手介绍

3、日常使用体验

4、NAS进阶玩法

5、总结

正文

极空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4款机型,分别是Z2,Z4,Z2S和新Z4,这4款NAS定位各有侧重,ZOS操作系统体验却是一致的。Z2S作为Z2的升级版本,采用ARM架构瑞芯微A55四核心处理器,主打入门级的存储与影音。新Z4作为Z4的优化版本,还是采用Intel celeron J4125 X86架构四核心四线程处理器,但是闪存容量大幅度提升。除开基础的功能外,还主打高性能功能拓展,如Docker等等。

NAS硬件介绍

极空间Z2,Z4,Z2S和新Z4的配置分别如下: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只有Z2S和新Z4,这两款的价格分别是1399元和2799元,这个价格在NAS领域里面非常具有性价比,我从硬件方面来给大家做解读。很多玩家可能对Z2S新采用的瑞芯微RK3568不太了解,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极空间Z2S:

瑞芯微RK3568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通用型SOC,采用22nm制程工艺,集成4核arm架构A55处理器和Mali G52 2EE图形处理器,支持4K解码和1080P编码。RK3568支持SATA/PCIE/USB3.0等各类型外围接口,内置独立的NPU,可用于轻量级AI应用。RK3568支持安卓11和linux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瑞芯微RK3568的特色是支持4K H.265解码,且解码能力很好,特别适合影音播放这块,它的NPU芯片还特别适合作为相册的人脸识别的加速模块。此外,它集成了4核arm架构A55处理器,拿它和目前NAS方案最常见的Realtek RTD1296处理器相比,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 90%。这意味着这颗CPU是真的特别适合在入门级新手用户对于“影音照片”需求,最主要的是它便宜。

极空间新Z4:

极空间新Z4则是采用了Intel celeron J4125 X86架构四核心四线程处理器,这颗处理器被称为“低价神U”,一度风靡一时,无论是NAS、软路由还是商务小主机都纷纷采用这款U。它采用了14nm的制程,4核心4线程,4M的高速缓存,最高2.7GHz的睿频,已经可以和前几年的i3甚至低端i5相提并论。J4125的TDP功耗为10W,内置了UHD Graphics 600 GPU,4K H.265 10Bit解码能力和达到60Hz刷新率的4K显示多口输出,可以轻松地运行游戏和硬解4K视频,甚至在中画质的基础上,还能够流畅运行LOL等类型的游戏。

整体而言,Intel celeron J4125 整体性能在家用NAS里面真的已经算是拔尖的了。

咱们再看一下极空间Z4机身背部,拥有2个2.5G网口,通过有线连接传输速度可以到300MB/s+的速度,这个速度对于4K视频剪辑而言也没有压力。同时拥有2个2.5G可以做链路聚合,既可以故障转移,也可以将总速度提升至5Gbps。

系统上手介绍

先说结论,极空间太简单啦,没有之一!

咱们先来聊一下NAS近来这么火,但是知道的人还是不多呢?

这得从NAS的根本说起,NAS是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设备,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咱们可以认作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

按字面简单说,NAS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设备,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NAS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多,许多刚接触到 NAS 的玩家,大多是看上它的超大网盘、多人共享、远程下载等功能,但是不具体,考斯为大家详细解释下:

1、私人云盘,随时随地存储,跨平台文件共享,而且轻松跑满带宽。

2、NAS 具有超大容量,还有超高可靠性,比如说 RAID 阵列。

3、NAS 支持多种协议,如 NFS、CIFS、FTP、webDAV、SMB 等等。

4、NAS 可以多平台访问,比如安卓、iOS、Windows、MacOS、Linux、平板都行。

5、NAS 可以当做下载机、影音中心、虚拟机、软路由、游戏机等。

以上的体验需要再加上等等两个字,因为还有很多大神开发另类的玩法,比如影音娱乐、搭建远程磁盘、架设服务器、架设网站论坛、当 DNS 服务器、代码仓库、中转代理、跑虚拟机、跑脚本、赚积分等等。

但是也因此如此多玩法,如此地复杂,很多玩家把它等同于服务器,认为应该是企业机房里面用的设备,与自己平时的生活真的没啥关系,所以看到了也会高高挂起,不再深究。

实际上,在如今的“轻NAS”没来之前,传统NAS厂商威联通是完全按照服务器标准来进行设计的NAS系统,保证高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说设计偏向消费级群体,但是如今呢,还是一如既往的复杂。

轻NAS厂商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就是从用户出发,根本没有服务器概念,他们完全着手于用户的需求,以互联网思维来做产品,从国内一线大厂挖设计师和工程师,设计的理念新颖活泼,对于NAS用户常用的存储卷建立、外网访问、影音播放、下载、同步等都直接选择现成的最优方案进行集成,就是全部给你最优解。

话题再转回到极空间,咱们来看一看。

虽然极空间两年来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硬件产品,但这家公司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而且他们对于软件系统的打磨,明显要比硬件来的更为频繁,这家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更新了超过50个版本,上线超40个功能,针对苹果、安卓手机、电视机、Windows和苹果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及浏览器7个终端,迭代超过400个App版本。

极空间对于系统的打磨的确是非常出色。

就拿最简单的影音播放来说,近半年时间里面,系统增添了ISO封装、BDMV原盘、本地NFO支持,源码/转码输出外,还完美支持ISO,BDMV,MKV等原盘4K蓝光影视文件,支持数百种视频格式播放。完善的字幕功能支持内嵌、外挂,还可以智能匹配,并新增HDMI2.0a接口,支持4K60p的输出,满足用户各类观影需求,几乎可以取代专业蓝光播放机。

最后咱们再来说,上手难易程度。

说到这里,咱们又要来说一下百度网盘了。作为国内最大份额的公有云盘,它的使用人数已达到7亿,是不是很恐怖?而且这么多年大家基本上没有听到吐槽百度网盘使用问题或者设计问题的声音,这说明百度网盘的界面交互设计和界面是真的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极空间的UI界面可以说很大程度有参考百度网盘的设计,非常简单明了。一般而言,普通用户也是可以上手就能使用的很好。

日常使用体验

考斯再来从使用层面解释一下,为什么极空间呼声如此高?

它的主要原因有2点:

1、界面简单、上手容易

2、解决了普通玩家的痛点:下载、电影、外网

首先咱们来看看极空间的使用状况,极空间的日常使用主要是以客户端为主,有手机和电脑的客户端,当然web也是一样使用。我先把手机极空间APP端的界面,还有web端的界面给大家呈现出来。

手机APP端界面

电脑web端界面

请注意,截图已经是所有的应用多罗列其上了,基础应用就这几个,十分方便玩家管理,当然极空间它也开始支持Docker 了,所以玩家完全可以拓展更多更丰富的应用来使用。接下来我通过以下教程来给大家进行最基础的玩法科普,包括有NAS的数据存储、看电影、照片备份、听歌、下载、网盘备份、Docker等。通过以下的讲解,希望大家可以快速入手。

1、数据存储方式

NAS为什么说主要用来存储数据呢?主要点在于“安全”二字。因为它可以建立RAID磁盘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简而言之,RAID 可以提供安全性、读写性能、存储池容量,具体根据阵列类型而定!

RAID 方案常见的可以分为 6 种。

JBOD、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严格上来说不是一种 RAID,因为它只是简单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盘,并没有任何的数据冗余。数据的存放机制就是从第一块磁盘开始依序向后存储数据。如果某个磁盘损毁,则该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

RAID 0 无冗余备份,存储池包含所有硬盘容量,硬盘全部用来提升读写能力。简单而言:假设 10 块硬盘组成 RAID 0 阵列,存储池读写能力变成单个硬盘的读写能力的 10 倍!硬盘只要损坏一块,阵列内所有硬盘的数据会立刻丢失。

RAID 1 是一种镜像磁盘阵列,其原理就是把一块硬盘的数据以相同位置指向另一块硬盘的位置。RAID 1 又称为 Mirror 或 Mirroring,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修复性。它只支持 2 块硬盘。存储池容量只有单块硬盘容量大小,不能提高存储性能,硬盘可以允许随机损坏一块。它的高数据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如服务器和数据库存储等领域。

RAID 5 将数据以块为单位分布到各个硬盘上。RAID5 不对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 RAID5 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 RAID5 的一个磁盘数据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它的容量为(n-1) 块硬盘总容量,存储性能提升(n-1) 倍,硬盘可以允许随机损坏一块。

RAID 6 同 RAID5 一样,数据和校验码都是被分成数据块然后分别存储到磁盘阵列的各个硬盘上。RAID6 加入了一个独立的校验磁盘,它把分布在各个磁盘上的校验码都备份在一起,这样 RAID6 磁盘阵列就答应多个磁盘同时出现故障,它会进行两次奇偶校验,以提供写入保护,因而 RAID 6 的写入速度小于其它级别的 RAID。RAID 6 容量为(n-2) 块硬盘总容量,存储性能提升(n-2) 倍,硬盘可以允许随机损坏 2 块。但是在 4 块硬盘的情况下,RAID 6 的计算相较于 RAID 10 而言会更加密集,所以重建速度较慢。

RAID 10 其实结构非常简单,首先创建 2 个独立的 RAID 1,然后将这两个独立的 RAID 1 组成一个 RAID 0,RAID 10 容量为 2 块硬盘总容量,存储性能提升 2 倍,硬盘可以防止两个磁盘同时出现故障,但是这两块硬盘不能是存储同一份数据的硬盘。如果发生意外,RAID 10 重建速度较 RAID 6 更快。

大家对于各种 RAID 磁盘阵列的选择,拥有太多种方式,我就不一一列举。

极空间还提供了一个NVMe SSD插槽,这个插槽可以安装一块NVMe SSD进行高速缓存加速,如果你买的NAS硬盘跑不忙2.5G网口。那么这个NVMe SSD就可以充当“SLC Cache”,把整个存储池的速度提升到2.5GbE网口峰值。

此外,极空间还提供了一个ZDR动态双备份,这个也是我最喜欢的功能,我一直认为家用的话不需要组成raid阵列,只需要单块做卷即可。ZDR是极空间独有的存储模式,在此模式下硬盘容量大小可以不同,系统会把设置为“双备份”的内容,在两块硬盘上同步存储,以保证数据安全。其余内容仅存一份。玩家可以自主设置哪些内容进行双备份。这样硬盘的利用率比RAID1高,能存储更多的数据,也具备相当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当一块硬盘故障损毁时,位于“双备份”文件夹中的内容将会在其他硬盘上有一份备份,所以您可以将重要文件或数据(例如:工作文件、个人照片等)的文件设置为“双备份”,以此保护重要文件在硬盘故障时不受风险。

2、极影视体验

电影是极空间的优势,具体如何体现呢?

极影视是极空间的专业影音播放模块,它支持ISO封装、BDMV原盘、本地NFO支持,源码/转码输出外,还完美支持ISO,BDMV,MKV等原盘4K蓝光影视文件,支持数百种视频格式播放。完善的字幕功能支持内嵌、外挂,还可以智能匹配,基本上可满足用户各类观影需求,几乎可以取代专业蓝光播放机。

海报墙

影片信息

影片详细信息

当然极影视背后采用了这么多技术,你从使用者的角度基本上是无感的,一般遇到电影只要打开播放即可,极影视足以保证你可以得到最佳的观影体验。这真的和一个蓝光播放机差不多了。接下来我拿几个4K高码率文件进行播放给大家演示一下。

码流可以选择原画,也可以转码1080P、高清以及标清。

音轨一般是中英文自动的,字幕可以自己选择,极影视抓的字幕非常齐全,基本上各国语言都有。

关于声道可以自己选择原始、立体声、耳机、单声道。图像则是可以调整亮度、对比度、色调以及饱和度。默认会增加饱和度20%,使得观感更艳丽饱满。

3、照片备份体验

极相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相册同步工具,非要拿一个对比的话,可能与手机自带的原生相册体验差不多,十分易用上手。

它支持把手机里面的相册也同步过来,并且自动分类好,这点做得非常好。

它还支持根据拍摄地点分类,可以看到每个城市的印象都有。

最后说一下它的AI识别。目前极空间的算法也支持AI人脸识别,可以将你相册里面的各个人物面部识别到并且进行自动归类整理,后续你只需点击该人物头条就可以打开所有拥有该人物的图片。

4、音乐播放体验

目前极空间的音乐播放也做得不错,无论是PC端页面还是手机端页面设计都十分好看。但是唯一不足的是不支持歌词,目前在NAS领域还没有一家能够支持歌词的,希望极空间是第一家。

PC端页面

手机端页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目前音乐播放支持的音频格式:8svx、aac、 aiff、 ape、 au、ape、 flac、 m4a、mmf、mp3、opus、VOC、 WaV、0gg、ra、 dvf、 tta、 MsV、dss、 wma。而且官方表明后续将逐步支持更多格式,敬请期待。

5、下载工具体验

下载资源之前,咱们需要对资源的一些命名方式做些了解。包括咱们经常听说的4K蓝光原盘等。

这些资源可以从PT站点、BT站点进行下载。

PT介绍

PT定义:PT(Private Tracker)下载其实是原理类似BT下载的一种,但有两个明显的改进:一是私密的小范围下载,二是进行流量统计,其根据下载量决定你的权限。

与BT的差别:

1、PT的本质是基于 BitTorrent 协议的一种 P2P 下载,这点和BT是一样的。

2、PT是小范围的的下载。

3、会对用户进行流量统计,遵从公平原则。要下载多少,你就上传多少。

PT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玩法,需要入门,需要熟悉规则。

新手如何获得PT邀请码?

1、部分 PT 站会定期开放注册,需要及时关注信息;

2、找朋友求药,也就是让朋友邀请你进去;

3、或者到贴吧、论坛等等求邀请码;

4、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捐赠,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

新手建议还是先玩小站练手。

BT介绍

BT(BitTorrent)下载对应的都是公开的网站,只要在网络能找到链接,就可以下载。BT是用户群对用户群,下载同一文件的人越多,且下载后,继续维持上传的状态进行“分享”,下载该资料的速度越快。

但是有一点咱们需要注意,就是“下载后,继续维持上传的状态进行分享,下载该资料的速度越快”,但是很多人会有以下行为:

1、下载完就关闭

2、直接删掉任务不做种

3、下载过程中,千方百计限制上传速度

此外还有某些吸血下载软件修改下载链路,数据都经过服务端,在服务端上限制只下载不上传。

等等这些行为,导致BT往往下载效果不如人意。如苹果是彻底封杀BT下载软件的。

BT站点一般网络上搜索,到处都是。

极空间提供了PT下载(下载工具)与BT下载(迅雷工具)。

咱们先说下载工具,极空间“下载”可以用来下载HTTP/FTP/BT协议的下载链接,种子,磁力链,但与迅重等专业的下载工具相比无法获得较好的下载速度,这类下载建议使用极空间内置的迅雷服务,本功能更适合作为PT (Private Tracker)下载工具。

需要注意,如果你想使用PT,请务必了解以下要点:

第一、确认你使用的PT站支持Linux版transmission。极空间下载采用的是Linux 版本transmission2.94版内核,得到主流的PT网站支持。

第二、你已经针对“下载”做了外网端口映射,端口号请在下载的设置中查看,默认为51413。如果没有进行端口映射,将无法上传或是上传速度极慢,同时很多PT站对于未做映射的用户下载速度也会进行限制,长期使用,有可能被PT站处罚。

第三、极空间下载支持IPv4和IPv6,可以到“设备监控”-“网络信息”中查看IPv6是否可用。某些运营商网络必须使用HTTPS的种子,请注意下载HTTPS种子文件。

至于迅雷工具,作为最好用的BT工具,它的用法应该不用再过多介绍了吧。

整体而言,极空间无论是PT还是BT给的都非常充足,完全够玩家来使用,如果还不够,没问题,极空间也把Docker安排上了。

进阶玩法:Docker体验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 镜像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

Docker对于许多玩家而言,一直感觉是一种复杂的东西,其实咱们只要简单理解它之后就会发现它其实很简单,尤其是极空间竟然给每个常用Docker还准备了详细教程,只要按照教程一步一步操作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轻松建好每个Docker。

打开Docker容器,可以看到容器概况,如果要添加镜像,直接点击“镜像”选项。

在镜像中可以看到,极空间给玩家准备了10个常用镜像,包括有阿里云盘、Qbittorrent、Plex、Jellyfin、Ubuntu、Emby、微力同步等,每个镜像都配置了详细教程,点击安装后直接按照教程一步一步来操作即可。

即使是普通玩家也可以轻松上手安装,十分简单。

接下来考斯就按照教程安装一个Qbittorrent,点击镜像下载,然后双击本地镜像,进入设置中,根据教程,我们需要设置文件夹路径,文件夹先提前设置好两个文件夹,名字分别为config、downloads。然后添加路径。

其次要新增端口,这个端口随便设置即可,但是不要与其他服务冲突。

最后设置环境,需要增加3个选项,分别为:

PUID:0

PGID:0

WEBUI_PORT:刚才设置的网口端口

完成后返回首页,就可以看到Qbittorrent地 快捷方式啦。

进入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版本非常全面,该有的功能都有。

整体而言,极空间这个Docker体验真的很棒。

总结

这篇差不多8000字,相当于是对极空间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当然很多细节我还没有提到,包括有它的一些特色功能如:闪电传、记事本、网盘同步、Mac备份以及保险箱等服务,经过考斯体验之后,是真的做到好用的程度,这些细节也从很大程度可以表明一个品牌的用心程度,极空间从人们使用细节出发,真的做了用户喜欢的NAS产品。

相关问答

中控M880考勤机怎么显示拍摄的相片-ZOL问答

请帮忙查下mini2ME280CH/A序列号F9FPQ4DVFCM9是否为正品激活时间83浏览4回答我的华为M7手机,在没有4G讯号的地方,3G2G特慢,能急死人,为什么?请朋友...